97小说网

第四十五章 (第1/2页)

97小说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十三维空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拜完孟婆。崔护和谢母又扶谢艾回床上躺好。

“你叫崔护?”谢父听崔护不断的叨咕,知道了这位崔公子叫崔护,忙完了女儿的事后,开始盘问崔护。

“小生就是崔护!”崔护对谢父鞠躬作揖。

“家中都有何人?”

“父母高堂、兄嫂、侄儿!小生尚未婚配!”崔护连忙回禀。

“你和艾儿之事,小女已经禀报我们了,这事我们已经同意!”谢父说完看向女儿,眼光满是慈爱。

谢艾虽然不说话,但眼光中满是欣喜之色。

“谢谢伯父伯母成全!”到了这个时候,崔护屈膝弯腰下跪,叩谢谢艾父母。

“崔护这就修书一封禀报高堂!待父母回信,便迎娶羡南小妹!”崔护扶地而告。

“羡南小妹?”谢艾父母叨咕着,显然谢艾对她的这个“字”之前连父母都没有告诉。

“父亲大人!母亲大人!这是女儿自己起的”字”,恕女儿未告之罪!”谢艾在床上微微一欠身。

谢母忙扶住她。

“恕什么罪!这也是缘分!”谢父也未怪他,眼光满是慈祥。

“崔护我今科中了举,皇恩浩荡,还不知会被派到哪里为官?”说着,崔护双手相握,冲上一拱手,表达着对皇上的敬意。

刚才一家人见谢艾“还回了魂”,已经欣喜不已,当下,又听闻崔护中了举,自是喜不自禁。

“女儿呀!你果然是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呀!”谢母握着女儿的手,如何欣喜自不必说。

“伯父!伯母!崔护刚才未及说完,容我再禀!吾家中已有兄长,服侍父母高堂,现今,您二老只有羡南小妹一女,待收得高堂与家兄书信后,迎娶羡南小妹之时,不想二老有与女儿分别之苦,如若二老不怕随我俩四处奔波,崔护愿赡养二老!”崔护此时仍伏地未起,言语之间满是诚恳。

“崔兄!起来说话!”谢艾看崔护对自己如此真切,对崔护满是爱意,不忍看见崔护匍匐于地。

“贤侄!请起!请起!一切都听女儿的吧!”谢父显然很受感动,忙过去扶起崔护。

话说,唐朝那时是很开明的朝代,父母不太会干涉孩子的婚事,崔护将此事写信告之父母,父母一般也不会反对,这门“人面桃花”的婚事基本上就可以定下来了。

之前谢家的四邻,听说了谢艾昏迷不醒,已经无药可救的事情后,纷纷来到谢家准备帮忙处理后事,一时之间,屋内院外就聚集了很多的人。

当谢母将女儿自述的经历讲给众人,众人皆啧啧称奇,也都相信了奈何桥、忘川河、梦婆汤的事。

谢父见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人,又加之女儿醒了,“贤婿”中了举,异常高兴,招呼着来人,并请平时走动很近的几人,帮着张罗,他们谢家要大摆宴席庆贺喜事。

谢艾这时喝过一些米汤,她本来也没什么大病,加之崔护中举这一桩高兴事,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,现在也由谢母扶着下了地,感谢众人。

说说这谢家,也是一个小富之家,当下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

现在,我们要是一高兴,都说杀头猪,庆祝庆祝,然而,唐朝时由于猪的饲养技术还不先进,主要是那时还没有发明“阉猪”的技巧,所以说猪肉的味道奇膻无比,这也是唐宋时期,上点讲究的人士都不吃猪肉的原因,说点题外话,这也就成就了苏轼的“东坡肉”,应该正是猪肉的廉价,才成全了苏轼,想想要是猪肉好吃,一是价格得贵,二是厨艺提升的空间就不大,也就没有了“东坡肉”今天的盛名。

苏轼当年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,其实也就和流放差不多,他自己开荒种地,便把此地号称“东坡居士”。这就是“东坡肉”的由来。在黄州期间,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《食猪肉诗》中: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
后来,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。元祐五年五、六月间,浙西一带大雨不止,太湖泛滥,庄稼大片被淹。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,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。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,筑堤建桥,使西湖旧貌变新颜。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,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。听说他在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,于是到过年的时候,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。苏轼收到后,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,烧得红酥酥的,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,大家吃后无不称奇,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“东坡肉”。

扯得有些远了,也无非就是说明,谢家的高兴程度,话说这宴席午后筹备,到傍晚时分已经准备就绪,古朴周正束腰的八仙桌,放了五桌,可以说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好不热闹。

谢家本也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龙心剑魄 高手下山:五个未婚妻找我退婚 钱再多也不如女友多,我躺平了 绝品全能学生 乡村滥 大佬她又在伪装小可爱 重生之修仙日常 魂穿之倾城医女 娱乐:人设这玩意,狗都不要! 西北农耕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