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小说网

第三章 (第1/9页)

97小说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家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合肥张家·

大家闺秀,世纪典范

叔祖母的气韵是无声的教案

历史深处,合肥张家,于民国岁月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传世佳话。张家九如巷里,走出了四朵姐妹花,各个优秀,带着张家的风雅,成为一个时代的闺秀典范。

她们的独特,成就了张氏家族的不凡,也让人们对这个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好奇。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教育,造就了这四色风采,使得她们个个都出落得优雅大方又才华横溢?

在四姐妹中,比较特殊的是张充和。张充和出生于上海,因为充和的母亲陆英拉扯四个孩子过于疲惫,叔婆识修很心疼,便把最小的充和过继来自己照顾。所以充和在八个月大时,就被叔祖母抱回了合肥。

虽然离开了母亲,但张充和得到了叔祖母更多的爱护和教养,这也使得她在幼年时就吸收了两大家族的门风和传承。

在张充和的幼年教育中,叔祖母是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叔祖母是一位平和从容的修行者,法名“识修”,出身于官宦世家,她的伯父是李鸿章。识修在孩子众多的家庭中排行老四,因为父亲重视教育,从小读了不少书,出落得知书达理,大家闺秀的模样。成年后奉父母之命,嫁到了合肥张家。识修的丈夫是张树声的次子张华轸,即张充和父亲的二叔。

这桩旧式婚姻是否如父母期望般美满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是识修在这场媒妁之言的婚姻里,归于寻常,毫无怨言,和大多女子一样,被如水的岁月打磨,变得温和、沉默……

时光渐行渐远,面对它的残忍,有时候我们却只能妥协。当识修唯一的女儿和外孙都相继离世后,识修逐渐看破尘世,生活的重心转向一心一意的修行,除了虔诚的信仰之外,她将所有心思,都放在了过继回来的孙女充和身上。

在教育子女时,人们常常会吸收上一辈的经验。曾经,识修的父亲李蕴章就给她请不同门类的家庭教师,识修博学、知书达理、富有同情心、温和优雅,且不拘泥于旧俗,很大一部分便得益于此。

识修很明白其中的道理,便将父辈们的教育习惯沿袭下来,她为张充和请的私塾老师,都是有些知名度的良师。但是,对于名师是否可以胜任良师之名,识修并非盲从,她不会完全听信外界的声音,而是有着自己清晰的考核标准。

在识修教育观念中,没有学不会的学生,只有教不好的老师,所以学生的成绩,自然便成了考核老师的标准。每隔一段时间,识修都会亲自考查充和的学习情况,如果结果令她满意,那么充和此时的先生显然是合格的。与当今时代一些打骂孩子不听从教诲的父母相较,识修无疑是开明而智慧的。

识修对充和的幼年教学效果在张充和以后的成长中也得到了验证。

充和不到六岁,就能将《千字文》和《三字经》倒背如流。早上8点到下午5点,她都和先生一起在书房里度过。还是个小孩子的充和,却已能心如素简,淡静从容,这样的心性,很多是从叔祖母的平和与静默中耳濡目染学来的。

读书之外的时光,她是和叔祖母一同生活度过的。她熟悉叔祖母清简而有规律的生活。充和每天晚上8点就寝,次日早上3点起床,在用人为她梳洗的时间里,她会轻声背诵钟爱的诗词或是佛经。这样清简的生活习惯,为充和养成了好习惯,也更助于她养成好的心性。

快节奏的时代里,人们在白天里匆匆奔走,回到家中仍难以放慢步伐。可人们常常熬夜,生活规律混乱,焦躁不安的父母,难以教养出一个温润如玉的孩子。

有人会质疑,识修如此平和,是因为同是个修佛之人,不必理会俗世。然而,许多人不知道,这个修佛之人,她仍是身在世俗中,有一些俗世杂务必须处理,但是秉承这样一副好心性,她所有的杂事也处理得很好。家中的家业庞杂,识修雇用了许多仆人来帮忙管理。她还请了一位大管家,负责大体事务,起草信函文稿,他每天都会到大宅向识修汇报事务,其中的具体名目,识修并不太在乎。她很清楚,水至清则无鱼。她懂得,却从不说破。如此行事,倒是有种无为而治的气韵。

在充和的印象里,叔祖母平和而温暖,从来不急不躁,做事情也很有条理。有时候叔祖母会读书写字,充和就会在一旁静静地崇拜地看着。在她的眼中,叔祖母是如此地静默而高雅,而这种静默言行的影响,要胜过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教育。

宁静的气韵于无声之中便从充和充满好奇的眼眸中流淌到她的心底。从小被书香环绕,也让她对此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。她愿意像叔祖母一样,做一个静默高贵的读书人。所以,很小的时候,她就学会在书海和墨山里寻找一丝带着古老香气的快乐。

都说环境造就一个人的性格,而所谓环境,不过是点滴时光里的一言一行。再多的大道理,都难以代替这种影响。因为对于孩子来说,父母才是最好的教案。

可以说,叔祖母对充和古典式的学识教育,也让她受益终身。余英时曾言,充和之所以能在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中达到沈尹默先生所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英雄联盟之最强主播 沧浪伏魔录 家有萌妻 火影之玉虚大天尊 意外宝宝:抱错老婆嫁对郎 曹主播的修真日常 [综]男主饶命 恶犬,快到碗里来 美利坚大亨 帝台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