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小说网

第十一章 自谋生计(总093节) (第1/2页)

97小说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从一无所有变成亿万富翁完整版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1973年以后,每年有少数知青会被推荐去上工农兵大学,但这些人大都是知青中的佼佼者,各方面表现都是百里挑一的。([[[〈 ?( ? 另有一些知青因有某种家庭背景,只凭一纸入伍通知书,便可潇洒地向这块贫瘠的土地挥手告别。更多的知青只能期盼每一次的市、县招工,用尽一切办法去争取那为数极少的返城指标。春来秋去,在低矮简陋的知青宿舍里,一批又一批的知青背着行囊而来,然后,他们又都拿出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本事,一个又一个地打上背包离去,各奔前程了。而留在这个小山村里的,只有他们用白灰刷写在知青宿舍外墙上那“到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”、“扎根农村一辈子”等豪言壮语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往日热闹的知青宿舍已是人去屋空,只剩下了四周空荡荡的寂寥。

到了1978年冬天,知青宿舍泥墙上的标语已被岁月的风雨剥蚀成模模糊糊的字迹,而眼前仿佛还能浮现出知青们初来插队时的音容笑貌。可在女知青宿舍里,只留下了孤寂的陈素英一个人。她望着昔日同伴们那一张张空铺,一种被同时代的人无端抛弃的感觉,让她深感无助、寂寞和绝望,有时竟抱着枕头失声地痛哭起来。在男知青宿舍里,也只剩下了毕胜利一个人了。他整天喝着当地土产的木薯水酒,常常醉得不知身在何处。

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夜晚,陈素英和毕胜利一起吃晚饭,她陪着他喝酒,他陪着她瞎聊。而此刻,他俩的心里都想着同一样的事情,那就是何时才能返城与家人团聚。一番闲话说到伤心处,两人便轻轻地哼唱起当时在插队知青中流传甚广的那《知青之歌》:

蓝蓝的天上,

白云在飞翔,

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,

我的家乡。

啊……

彩虹般的大桥,

直上云霄,

横断了长江,

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告别了妈妈,

再见吧家乡,

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,

一去不复返。

啊……

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,

曲折又漫长,

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跟着太阳出,

伴着月亮归,

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,

我的命运。

啊……

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,

绣红了宇宙,

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告别了你呀,

亲爱的姑娘,

揩干了你的泪水,

洗掉心中忧愁、洗掉悲伤。

啊……

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,

离开了家乡,

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寂寞的往情,

何处无知音,

昔日的友情而今各奔前程,

各自一方。

啊……

别离的情景历历在目,

怎能不伤心,

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。

那天晚上,只因为害怕黑夜里的孤独,陈素英和毕胜利彼此相伴,相互倾诉着自己的心事,从而获得心灵上的一丝抚慰。也不知什么时候,两人相拥而坐地睡着了。

醒来时,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……

“天亮了,”毕胜利揉揉双眼,抬头望向窗外,心里似在琢磨着什么,忽然对陈素英说道:“我想,……我们应该回城了。”

“好,今天就走!”陈素英回答得异常干脆。

在两人做出私自返城的决定时,往昔八年里所有的理想、信念和誓言,竟在那一瞬间像玻璃瓶似地破碎了一地……

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,开始于1968年**的最高指示,而告终于1978年云南知青“我要回家”的振臂呐喊。对陈素英和毕胜利那一代的青年们来说,可谓是“十年一梦醒,青春已不再”呀。实际上,知识青年“上山下乡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,到了1979年形成了知青返城大浪潮,它的实际情况更为错综复杂,也就是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后的一次总爆。对此,国家领导人***曾经说过:“我们花了三百个亿,买了三个不满意。知青不满意;家长不满意;农民也不满意。”

下乡插队多年之后,大批知青才得以返回城市,可眼下的生活又将是怎能样的呢?陈素英和毕胜利虽然返回了南疆市,但他俩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找到一份正式工作,因而生活仍然没有着落。回城两年以来,陈素英为了解决吃饭问题,到处去找临时工的活儿干。她既不怕吃苦,也不怕劳累,只求自己养活自己罢了。那真是一种做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我觉得,我室友,病不轻 命犯天煞孤星 重生六零俏媳妇 重生八十年代做学霸 诡谲死灵书 先婚后爱:三嫁坏老公 莫愁师姐要上天 真爱陷阱 重生之佳妻来袭 一起混过的青春